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护团队:守护这份深埋地下的美
首页> 书画频道> 热点 > 正文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护团队:守护这份深埋地下的美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8-06 14:04

  【人才强国新征程·关注文物保护与修复人才】

  光明日报记者 任欢 杨桐彤 张哲浩 李洁

  编者按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殷墟遗址一片甲骨惊天下,三星堆遗址揭开古蜀文明神秘面纱,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莫高窟绽放千年艺术光彩……

  保护这些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离不开一代代文物工作者的努力。即日起,本刊推出“人才强国新征程·关注文物保护与修复人才”系列报道,讲述文物工作者参与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修复的生动故事。

  “请大家打开材料包,将每一块残破陶片按陶俑的部位摆好,再对每一块陶片进行拍照,这样便完成了陶俑修复的第一步——‘挂号’。”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游客服务大厅(中心)研学活动室,很多游客在参与“我是秦俑修复师——学修兵马俑”特色教育活动。

  “‘挂号’?听着像生病了去看医生。”记者感到新奇。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文物保护团队带头人周萍笑着说:“道理差不多的。从事秦兵马俑的保护修复工作,就是要找出每一件秦俑身上的病害类型并给出治疗方案,我们就是秦俑的‘专科医生’。”

  如今,在这些“专科医生”的妙手中,一件件秦俑正逐渐呈现往昔的风采。今年恰逢秦俑考古发掘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一位位文物工作者择一事终一生,仿佛跨越了历史的时空,与2000多年前的工匠们一起,唱响了一曲讲述秦朝故事的长歌。

  团队成员对陶俑残片进行检测分析。张天柱摄/光明图片

  1.他们是“文物美容师”:还原秦俑的绚丽多姿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内部有一间彩绘陶俑修复室,不大的空间里,几位文物保护团队成员正使用细竹签、手术刀、小笔刷等各式工具,小心地修复着秦兵马俑残块。

  只见团队成员葸艳娥抬起针管,小心对准部位挤压,针管中的液体便一滴滴准确落入秦俑的眼角。一瞬间,它原本灰暗的眼睛就变得乌黑发亮。“清理,挑针,注射,内部彩绘固色完成。”葸艳娥说。

  “太神奇了!”记者惊呼。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复专家兰德省笑着介绍:“秦俑原本有朱红、粉绿、紫、蓝、赭等多种颜色,俑身要先刷过一层生漆,再着一层颜料。但埋在地下2000余年,秦俑的彩绘层已十分脆弱。出土后,随着湿度和温度发生变化,生漆便会弯曲卷翘,连带上面的颜料一起脱落。打一针聚乙二醇保护剂,它可以渗透到秦俑内部并形成保湿加固层,防止生漆失水而脱落。”

  旁边的工位,团队成员李晓溪拿起手术刀,将秦俑面部之前脱落在土层上的彩绘,一层一层地往外拨,再按照顺序一层一层地回贴到原来的位置,并用小刷子仔细逐层按压,动作轻柔而精准。

  周萍在进行彩绘加固。张天柱摄/光明图片

  “这是团队最新研发的‘彩绘加固回贴’技术,简单说就是先通过显微镜把脱落的彩绘找到,再如拼图一般,把彩绘一片一片拼回秦俑身上。”兰德省面露自豪。

  “这比绣花还要细心啊!”记者感叹。

  “这个操作是不可逆的,秦俑的彩绘层一旦受到损害,就没有挽回余地。我们就好比‘文物美容师’,一定要让更多人见证秦俑最初的绚丽多姿。”兰德省说。

  从秦兵马俑发掘以来,团队一直在进行秦俑彩绘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团队“秦俑彩绘保护技术研究”项目于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年来,团队研究分析了秦俑身上使用的各种颜料,发现它们多为天然矿物质材料,但其中的中国紫和铅白、铅丹均被认为是人工制造。

  “像中国紫目前在自然界中还未发现,秦俑是现在已知的、有确切出土地点和年代的、使用规模最大的实物。与此大约同时代的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所使用的埃及蓝,与中国紫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尚不得而知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兰德省说。

  跪射俑 张天柱摄/光明图片

  2023年1月,陕西省文物局公布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彩绘保护与文物修复有了新的突破。兰德省介绍,团队发现了一个眼珠为红色、瞳仁为黑色的彩绘兵马俑头,它与躯体脱离,横卧在黄土里。“我们在修复过程中始终秉持一个原则——修旧如旧,就是既要保持秦俑雕塑的艺术形态,也要保持它的艺术性和历史性。”如今,兰德省已带领团队还原了140多件秦俑的千姿百态。

  “让秦兵马俑重现历史色彩,考验着我们的耐心、细心、恒心,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团队成员有时会工作到深夜,一天下来也许只能还原一点色彩,但大家都说慢工出细活,久久方为功,今后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技术攻关,让大家看到更多绚丽多彩的秦兵马俑。”周萍说。

   2.他们是“文物诊疗师”:最大限度延长文物的寿命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微生物实验室,2018年9月加入团队的罗强,正通过显微镜仔细查找秦俑身上滋生的微生物。

  “微生物有什么危害吗?”记者好奇。

  “在考古发掘现场及特定环境下,文物或者遗址表面会滋生各类微生物,常见的如霉菌、藻类和放线菌等。文物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岁月,已经受不住微生物病害侵蚀。”罗强解释。

  秦兵马俑一号坑军阵(局部)。张天柱摄/光明图片

  罗强向记者展示了一张《霉菌鉴定表》,上面这般记录着:从某号坑某号俑身底袍边上霉菌菌丝采样,经微生物技术培养、分离、纯化、鉴定,得到4种纯菌株,通过专业仪器联合鉴定,分别为短密青霉、黑青霉、桔青霉、顶头孢霉。这些霉菌一旦生成,容易对彩绘层造成破坏。

  “怎么处理?”记者问。

  “经采样和鉴定后,我会选用适合的灭菌剂进行喷洒杀菌。同时,为了预防再次生霉,我也会先清理陶胎或彩绘表面上覆盖的菌丝或附着物,再用小喷壶对长霉的部位进行喷洒,或用细毛笔蘸防霉剂进行点涂。”罗强回答。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团队的文物保护理念已从“补救”转变为“预防+补救”。当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正在发掘现场搭建可移动的方舱,舱内湿度温度可控,还能通过渐进式环境参数调整,让秦俑从出土到进入库房都保持湿度、温度环境相对恒定,从而实现文物从出土环境到应急保护环境,再到库房保存环境间的平稳过渡。

  今年4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秦陵一号铜车马搬迁至秦陵铜车马博物馆,与2021年5月已搬入博物馆的秦陵二号铜车马一起,讲述着文物发现、发掘与修复的精彩故事。

  “这期间,团队对一号铜车马进行了系统、全面、科学的保养维护,就像诊疗师一样,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找到可能损伤文物的病害处,更好延长文物的寿命。”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研究员刘江卫介绍。

  比如在保养修复方面,团队结合科学分析结果,对秦陵一号铜车马面临的辔绳断裂等结构风险进行粘接处理,以确保其稳定性;对彩绘起翘部位进行及时回贴,防止其大面积脱落;对酥粉锈蚀部位进行彻底清除,遏制病害发展。

  在预防性保护方面,团队对铜车马展厅的环境进行持续性监测与评估,结果显示,在智能环境控制设备调控下,展柜的相对湿度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符合铜车马保存的环境条件。

  “文物保护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延长文物的寿命,而环境和文物本体的监测和控制就如‘治未病’,使病害能够被及早干预和处理。为此,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除了文物保护专业之外,我们还积极引入化学、历史、生物、工程等学科人才,加强协作,凝聚力量,探索实施各类预防性保护措施,更好保持文物的真实性、完整性。”周萍说。

   3.他们是“文物修复师”:打好基础才能更好成长

  安静的彩绘陶质文物修复室内,几位年轻的团队成员正一脸专注地蹲在地上,对一堆大小不一的残破陶片进行仔细辨别。

  “年轻人要想成为秦俑修复师,第一步就是‘识图’,要像拼图一样在考古发掘出的众多残片之中,找出相似残片的差异性。”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护部主任夏寅进一步解释,“也就是辨别身体部位,秦俑跟人是一样的,一两年后拿出一个残片,这些年轻人要能准确说出它是秦俑的哪个部位。”

  文物修复,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被誉为青铜之冠的铜车马,当初也是由老一辈文物工作者将3000多个碎片一步步拼凑起来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护部副主任惠娜介绍,由于在地下埋藏了上千年,铜车马外的木椁早已腐朽散落,上层填土坍塌后,将两乘铜车马压得粉碎,光是铜车马上的一个伞盖,就碎成了316片,复原难度极大。

  20世纪80年代,老一辈文物工作者仔细分析了这两乘铜车马的结构、材质成分、各部件的形态及相互关系,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模拟实验,历时八年,终于让两乘铜车马从3000余枚残片中重新站立起来,这一技术也在1997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当前,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正不断革新。惠娜表示,每一件带有彩绘的兵马俑一经出土,就要经过X光射线探伤、超声波检测、三维图像采集等程序,之后还要经过现状记录、清理、加固、拼对粘接、补全,然后绘图、建立保护修复档案、留观等步骤,最后归还考古及藏品管理部门,成为一位带有“身份证号”的彩绘秦俑战士。

  2016年加入团队的杨莹,日常工作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材质、制作工艺、保存状况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她说:“老一辈的文物工作者在客观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开创和发展了我国当代文物保护事业。现在条件今非昔比,我们年轻人更要尊重和学习前辈们辛勤工作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更好展示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50年间,秦始皇帝陵的考古工作已从简单的考古发掘发展到拥有完整的保藏库房,还拥有国家级彩绘文物保护基地,队伍也从几十名发掘人员发展到今天的数百人。

  “当前,我们已构建了老中青相结合、团结协作、充满活力的高水平人才团队。在日常工作中,团队中每一位有经验的文物工作者都努力发挥‘传帮带’作用。同时,团队近年来积极跟高校、科研院所、文博单位合作,为青年人才搭建交流互鉴学习的平台,帮助他们尽快成长。我常对他们讲,你们既年轻活泼、富有朝气,又理想远大、很有志气。他们都说,我们能学到更多知识,干啥都有底气!”周萍笑着说。

  2020年加入团队的朱思颖告诉记者,文物修复前,自己首先需要对文物的保存现状进行系统评估和信息记录,对文物全面系统了解是进行保护修复必不可少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发掘文物背后的历史信息,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

  “比如百戏俑,我们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合作,研究它们身上的衣服。同时,我们和陕西的杂技团合作,看能否复刻百戏俑的不同姿势。”惠娜笑着说,希望未来有一天,现代人也能登台献艺,表演2000多年前的艺术节目,这就是文物的深度挖掘和活化利用。

  “秦俑的感染力,不仅体现在绚丽的色彩上,其独特的雕塑艺术、精致的纹饰图案更是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思。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我希望能够和团队一起,守护这处世界文化遗产瑰宝。这份深埋地下的美,既属于历史,更属于未来。”周萍说。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04日 08版)

[ 责编:庞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同签署联合声明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见记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2024-10-24 10:27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2024-10-24 10:2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2024-10-24 10:18
加载更多